第34期 参加2016年贵州省古籍修复 技术培训班

  • 发布时间:2016-11-09 10:48:20
  • |
  • 作者:黔东南州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491次

2016年10月10日,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贵州)举办的贵州省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也是落成以来首次举办的关于古籍修复技术的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全省22家古籍收藏单位的31名学员,我馆由副研究馆员古籍部主任邰琳群和吴仿娟两位同志参加此次培训,为今后我馆开展古籍修复工作做奠定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贵州由于气候原因,古籍保护情况不容乐观,为了加强古籍修复力量,省图书馆联合贵州民族大学于2014年申报“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并获批准,并于今年对古籍保护中心进行扩建,面积增加到200余平方米,同时采购了古籍修复多功能工作台、移动染纸槽等相关设备,为古籍修复创造了良好条件。

本次培训班开设了古籍保护原理和方法、古籍基础知识、古籍修复基础知识、传拓技术、古籍书样制作、破损书叶修复及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实践等课程,由武汉大学刘家真教授、复旦大学图书馆资深古籍修复专家黄正仪、云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杨利群及贵州本土专家教授课程。11月4日,贵州省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结业典礼在省图书馆举行,全体学员参加了结业仪式,省图书馆古副馆长钟海珍总结了本期培训班取得的成效。

20170224141832_7o7e6amg58.png?v=1746287238623    通过培训,学员们系统学习了古籍修复相关业务知识,基本掌握了破损书籍的修复方法,完成了线装、蝴蝶装、报背装3种古籍书样的制作。本期培训班专门开设了少数民族古籍修复课程,为贵州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期间,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王晓红还带学员参观了曾在抗日战争期间存放过浙江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地母洞,并现场指导学员拓下了“地母洞”三字。培训结束后,学员作业也在培训结业时进行了展示。“本期培训班成熟的模式为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良好开端。”钟海珍如此表示。